要想了解南京师范大学光学工程,我们首先可以看一下它近年来的招生简章,了解一下这个研究生专业的报考方向等信息。

南京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6 招生人数: 5 专业代码: 080300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光电技术与系统
02 光电信息技术
03 光电功能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49光学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F096 大学物理(电学、磁学部分):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C语言
2、电子技术
851 光学:
《光学教程》(第四版), 姚启钧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5 招生人数: 5 专业代码: 080300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光电技术与系统
02 光电信息技术
03 光电功能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0光学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F100 大学物理(电学、磁学部分):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C语言
2、电子技术
850 光学:
《光学教程》(第四版), 姚启钧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4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4 招生人数: 5 专业代码: 080300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光电技术与系统
02 光电信息技术
03 光电功能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
F099电子技术

复试参考书目:
F099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C语言
2.光学
848 普通物理: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3 招生人数: 5 专业代码: 080300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光电技术与系统
02 光电信息技术
03 光电功能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8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
⑤F101电子技术

【复试书目】
F101 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五版)》,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同等学力加试
⑥C语言
⑦光学
848 普通物理:
《物理学》(第五版),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的相关师资力量等信息了解该专业其他的情况。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起源于1952年的南京师范学院物理学系,1955年,南京师范学院物理学系并入苏州江苏师范学院物理学系,1958年,南京师范学院重建物理学系。2000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下设物理系、应用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入选“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78人,在校研究生1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72 人。
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中的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领域。
学院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物理实验中心、电子信息实验中心、通信实验中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物理学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天文学、微纳光电子学、光电磁功能材料、光学信息处理、声信息处理与成像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al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系列等物理类和应用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学院正努力建设一支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构建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实力,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