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我们首先可以看一下它近年来的招生简章,了解一下这个研究生专业的报考方向等信息。

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6 招生人数: 14 专业代码: 020204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金融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金融
03 公司金融
04 资本市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25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F046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 ,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25 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金融学(第三版)[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备注: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2015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5 招生人数: 16 专业代码: 020204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金融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金融
03 公司金融
04 资本市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826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1、F046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 ,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26 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金融学 第二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备注: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2014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4 招生人数: 20 专业代码: 020204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金融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金融
03 公司金融
04 资本市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825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复试科目:
F046国际金融学

复试参考书目:
F046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5版) ,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825 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金融学 第二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备注:

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201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3 招生人数: 22 专业代码: 020204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金融理论与政策
02 国际金融
03 公司金融
04 资本市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25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复试科目】
⑤F047国际金融学

【复试书目】
F047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825 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50%+货币银行学50%):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货币银行学》,黄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备注: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的相关师资力量等信息了解该专业其他的情况。
南京师范大学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溯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理财科,是中国最早设立商科的高等学府之一。1927年以后商科经历了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国立上海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等阶段,2001年正式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学科体系,门类齐备
学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覆盖经济学和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8个硕士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金融硕士(MF)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等8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设有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金融系和管理科学系等4个系科,拥有包括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科技思想库等3个省级科研机构在内的8个科研单位。并设中央和地方共建的ERP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室8个。
师资团队,实力雄厚
学院现有师资69人,其中专职教师55人;具有高级职称师资3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9.1%;具有国外留学、访学和博士后工作经历的教师占30.9 %。学院师资注重团队化建设,现有8个科研教学团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多元的、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积淀深厚
学院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学科协调平衡发展,形成了系列科研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部省级以上项目100多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出版著作50多部。“十二五”以来,在SCI、SSCI等国际刊物发表论文14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此外,学院科研平台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学院创办了“熊彼特论坛”,邀请洪银兴、金碚等著名学者开设讲座;学院还先后承办了“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2次年会”、“产学研结合:动力与机制学术研讨会”等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学院应用型研究成果也产生较大影响。根据经济管理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学院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鼓励教师紧密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咨政建言。《关于加快江苏科教资源转化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促进江苏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研究》、《江苏省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等研究报告先后获省委书记罗志军、副省长李云峰等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和部省级奖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国家和部省级20多项殊荣,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从事经济管理方面多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学院校友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十二五”期间,学院本科生保持100%的就业率,一些学生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录取攻读研究生。本科生每年获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0多项,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金奖和铜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竞赛全国金奖以及10多项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学术科技奖。“十二五”期间,学术型研究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论文超过100篇;获得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15项;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有3篇案例入选“全国MBA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入选数量在同批MBA院校中名列前茅;有1篇论文被评为首届“全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学院充分发挥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面向实践高端,不断探索社会服务新模式和新路径,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不断健全对外合作机构和平台,成立了院企合作中心,下设“培训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学大教育管理学院”、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产业提升中心”等对外合作机构;创设了“百家企业基金”、“企业专项发展基金”等专项基金,构建了院友合作平台。这些对外合作机构和平台形成了集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案例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服务体系,拓展了对外合作的途径和领域。学院还积极提升对外合作层次和水平,先后与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合作,举办了4期人力资源总监和营销总监高级研修班;与大亚集团合作,举办了营销经理培训班;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30多期高层经理培训。学院与江苏银行、枫叶能源、金海新源等企业合作,与中国医药城管委会、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办事处、南京市地税局、学大教育集团、苏宁电器集团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院制定了“上山下乡”政策,“十二五”期间共选派10多位青年教师到企业和政府部门挂职工作。
交流合作,长足发展
学院坚持国际化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一直注重高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稳定的国际性人才合作培养平台,举办高层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Vernon Smith教授等10多位外籍专家建立科研交流与合作,多位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和客座教授,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 学院31%的师资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的经历,一批年轻教师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较好地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学院也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学期间到国外交流和游学。同时学院每年也培养10多名国外留学生获得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培养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其硕士学位得到教育部认可,而且教育部高度肯定这一国际合作模式,曾多次来学院调研,总结该国际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